显示源文件修订记录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Share via Share via... Twitter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Telegram WhatsApp Yammer Reddit Teams最近更改Send via e-Mail打印Permalink × 目录 如何编辑 Wikitext 语法 离线编辑 编辑要点 开始编辑 做个编辑小结 先预览,再保存 提示与技巧 页面保护 编辑冲突 回退 错误信息 用你最喜欢的编辑器 编辑页面的组成 多种沙盒 格式手册 章节标题 图片说明的格式 标点符号 空格 自由链接的格式 不要花哨华丽 写作建议 版面结构与布局 导言 篇幅 段落 章节 附录 内容和表达 少用颜色 简洁而明确 使用短句 避免期望之外的内容 其他问题 作好分类 集成你的改变 页面命名 编辑指南 本文是一系列关于如何把一个条目写得更好的建议,包括版面布局、文章格式,以及如何吸引读者看下去。以及如何使条目对于读者来说内容更加清晰、准确和切题。同时,本文也会简要地提及其他必要资讯以及相关索引。 如何编辑 编辑一个百科页面十分容易。只要点击页面右上角下拉菜单中的 “编辑本页” 链接或屏幕右侧小工具栏中的链接即可修改该页面,点击后您就会看到一个可编辑的文字区域。如果有争议,可以事先点击“讨论本页”提出修改意见。 如果想要创建一个新页面,首先通过编辑地址栏中地址打开您想要创建页面的位置,在原有 “编辑本页” 链接的位置即会出现 “创建该页面” 链接。 为防止恶意编辑,部分重要页面可能设有保护。如果遇到需要修改这些页面的情形,请联系管理员。 Wikitext 语法 凛冬联盟百科的页面均由一些基本的 Wikitext 语法构成。您可以在 DokuWiki 格式语法 中找到一些提示与例子。您也可以参照其他页面进行仿写。 离线编辑 如果要做大量的编辑工作,可以先将文字复制到您最喜欢的文字编辑器(比如说 Windows 的记事本、WordPad、或 Word 软件等等),使用维基规定的格式编辑并检查,然后再复制粘贴回编辑页面中的文本区。建议你先预览一下,上述做法往往更方便,因为你离线(断开互联网)后仍能编辑。尤其是如果您在防火长城内,VPN 有时会不稳定,这时如果您使用这种方式离线编辑,可以降低内容丢失的几率。 编辑要点 开始编辑 在一个维基页面开始编辑,您只需点击“编辑本页”或者边上的“编辑”按钮就可以编辑该页面。这将带您进入“编辑页面”:一个文字框。您需要在其中填写维基文字,从而使服务器生成您所期望的网页。 做个编辑小结 您应当在编辑完成后写一个简短的编辑摘要1)。您可以使用一些缩略语使其尽量简短,不过应让他人知道您的意图。 先预览,再保存 当您大功告成之时,请按预览键以查看您的作品看起来如何——在您作永久修改之前。在您对预览结果满意之前不要保存。在预览过程中您可能会发现许多错误和笔误,这时您就有机会修改而不是留下永久的错误。“显示预览”按钮位于正文编辑框下方,保存按钮右侧。 提示与技巧 页面保护 在某些情况下,页面被保护后,“编辑本页”链接被替换为“查看源代码”。这样页面就不能被编辑。而对文件的保护则包括对文件及其描述页面的保护。 编辑冲突 如果某人与你同时编辑页面并保存时,就会出现编辑冲突。其中许多可被系统自动解决,但有些不能自动的就只能手动解决了。你会看到两个文本框,上面是别人的下方是你的,只有上面文本框的内容才会被保存。 回退 你可以看到页面以前版本的源文件,这对回退来说很有用,即把页面恢复到早期版本。 错误信息 如果你在保存时收到出错信息,你不能保证这是否是真有问题还是再试一遍就好了。你可以重试一遍,如果又出错,打开“修订记录”页面察看编辑是否生效。 用你最喜欢的编辑器 你会发现使用喜欢的文字编辑器会比在干巴巴的编辑框里写字舒服得多,这同时也让你可以在编辑时离线作业,且 Google 工具条和许多外装软件提供了拼写检查工具,可方便检查错误。打开编辑页面,复制源代码在外部编辑器中修改,完成后再提交,这通常能避免大多数的编辑冲突。如果你在很久以后才编写完成,注意检查期间有没有他人做了另外的修改。 编辑页面的组成 编辑页面有这些部分: 编辑工具栏 文本框 编辑摘要栏 保存、预览等等 如果设置了的话,预览部分 多种沙盒 自己的用户子页面也可以作为理所当然的沙盒,并不会出现在沙盒编辑冲突的情况。 格式手册 章节标题 请用格式代码 == XX == 来产生标题,最上层的标题请用六个等号 ====== XXXX ======,而不是用 ** XX ** 制造粗体标题。如果您觉得这样的标题字体太大,那是整个维基百科统一的样式,可以尝试调校您的浏览器。这样制造标题能制作自动摘要编号,同时在此格式下,标题文字会在自动搜寻时获得更大权重。 我们不支持在标题中使用链接,最合适的做法是把那些链接放到标题下内容的首句中。也请不要在标题中使用其他标记,否则目录会产生混乱。 图片说明的格式 照片或其他图片都应该附上说明,除非这种说明是明显多余的(例如书籍封面照)。标示图片的方法是: [[File:picture.jpg|图片简介文字]] 图片简介应该以精简为好。 标点符号 通常在正文中,输入中文内容时应使用标准的中文标点符号,即使用全角的标点符号(,、:;.。?!)而不是半角(,:;.?!)。Microsoft Word 等文字处理软件可能会替您将标点符号自动转换成错误的形式,请在编辑中多加注意。输入非中文内容时,则应当使用该语言规定的标准标点符号。 空格 本章节规范的是用浏览器查看百科页面可被察觉的空格,不是在浏览器中“查看源代码”所显示的 HTML 源代码里的空格,也不是编辑维基条目时的维基源代码里的空格。 在中文语境内,文字之间应该不留空格,惟仍有特例: 外文单词及数字间应按原文保留空格(例:Google Chrome、Windows 2000)。 允许特例中全角空格的使用,但一般不应使用全角空格。 如果官方宣布的名称内含有空格,以官方为准。 专有名词内的中文和数字、外文之间,可以根据“先到先得”的原则,以大体成形时的条目为准。在此情况下: 若要增减名词内的空格,应该先讨论并达成共识之后再更改。 除非官方宣布名称内含或不含空格,差异只有空格的2个或多个条目名称在与其他条目名称比较时视为同一个名称。 在反映一个具体数量时,国际计量局建议在阿拉伯数字与计量单位字母符号之间插入一个半角空格(例:0.1 cm、23 kg、45 °C、67 %),度分秒除外(例:89°、12′、3″)。 其他情况下,中日韩语言与其他语言文字之间应当插入一个半角空格。 自由链接的格式 我们鼓励所谓的“自由链接”:当您见到文中某些字词名称值得读者参考阅读的话,请使用 [[]] 代码转成内部链接。请注意不要作过多的链接,例如不要把一句的每一个词,或者通篇文章都为同一个词作出多次的链接:只要链接该词第一次出现就够了。 符合命名常规的链接会更容易成功链到已存在的条目;即使那条目还未存在,这样的链接也能够令未来新增的条目得到正确的名字。 链接所显示的文字不一定要与目标条目的名称相同,如 [[朱熹|朱子]]。但请确保读者不需按下链接也能够清楚链接的目的地。 请尽量准确地链接。如果您想链接的条目还未存在,请先搜寻一下来确定该条目真的是不存在──它实际的名称可能只是与您所想的名称相差一点。 不要花哨华丽 假如您在使用格式代码时不太花哨,则对您或是其他后来的编者都会较容易编辑。即使是在这页所建议的代码,您也不应该假定您所输入的某一代码在显示时保证会有效果。 如果我们把格式代码写得比实际需要的更简单,那么显示、编辑和加入条目都会变得更容易。创建一个有用的百科全书是首要的任务,但保持这百科在编辑和维护上的容易程度是我们排第二的目的。 其中一点就是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使用 HTML 格式代码。 写作建议 这些方针并不是强制性的。当然,为了美观与方便使用的原因,遵守这些方针是十分不错的主意。我们十分欢迎对不符合方针的页面进行编辑、以满足方针。 版面结构与布局 一个条目的版面结构与布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条目的品质,因此应当首先确定。一个好的条目开篇会简要地介绍主题,随后用一个清晰的结构提供详细资讯,最后使用附录列出参考文献和相关链接。 导言 一篇条目的导言又可以叫做“引子”、“介绍”、“绪言”或起始段落。这一部分对整篇条目内容作出简介和概述。由于导言总是位于条目的起始部分,所以不需要加入 ==導言== 或者 ==緒言== 之类的段落名。一些比较长的条目在导言之后还会有一个“概述”之类的段落;当然,也可以是更加具体的段落名。 篇幅 条目应保持简短,只叙述必要内容,而不要无限制扩充。条目应保持在32千个字节(32KB)以内。倘若条目超出可读篇幅,则应该进行拆分以便改善条目可读性和可编辑性。另外,条目整体的结构平衡也很重要,不要一个段落过长,其他段落则太短。如果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发生,往往意味着长段落可能需要单独成立条目了。 段落 同样,一个段落也应该尽可能短,以免累著读者的眼睛。一个长段落可以拆分成几个短段落,而在每个段落开头写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相反的,一句话的段落也十分特殊,只有有充分的理由时才可以这么做。否则,过短的段落应该被合并到临近段落中。段落有时可以用列表或表格取代,但需要根据情况决定。不必要的列表对条目行文会起破坏作用。 章节 章节可以使条目内容清晰,并由此产生目录。章节是有层次的,开始为二级标题( ===== 章 ===== ),之后依次为三级( ==== 節 ==== )、四级( === 小節 === )等等。一些内容是否需要一个章节标题进行概括是个人风格问题,可以由编辑者自行决定或者与他人讨论。 附录 一些附录可以依附在条目最后,如: 注释:对条目内容的额外说明 参考文献:条目内容引用的文献列表,有时也可以合并在“注释”中 外部链接:一些与条目主题相关的高品质网站,不包括已经在“参考文献”中出现的网站。最典型的外部链接是条目主题的官方网站。 相关条目:一些内部链接以及必要的说明 内容和表达 少用颜色 少用颜色。 每台电脑的设定与使用的浏览器不尽相同,编辑者可能不知道什么颜色可以在使用者的电脑显示出来,且读者可能是色盲。不同的文化对与各种颜色的感觉不同。含有过多颜色的页面看起来会令人眼花缭乱。仅仅在警告与需要读者关注的地方使用颜色。 简洁而明确 使用短句 使用短句的意思是不用不必要,浮夸虚饰的字词,而不是不陈述细节,不叙述事实。我们可参考小威廉·斯特伦克 1918 年提出的风格的元素(Elements of Style): 文笔简洁。一个句子应该不包含任何不必要的字和多余的句子,出于同样的原因,绘图应该没有多余的线条,一台机器应该没有多余的零件。这不是要求作家让他所有的句子简短或他避开所有的细节。 结构简单而且短小精炼的句子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同时也降低了阅读门槛。在断句时可以尝试把一个长的句子使用逗号分解成几个断句,或者查看自己是否有语法问题,还是疏忽导致句子没有正确断句。但无论如何,读者需要的是事实和细节,而不是浮夸,充满了形容词和副词的大长句或者是没有足够的细节和事实的“精炼”的句子。 避免期望之外的内容 不应该在一个条目中插入有关于其他任何帮助读者了解或者是补充的内容。小心地计划好页面和连结并使所有的链接和安排都有足够的理由并且符合读者期望地出现。如果连结会带读者去一个读者期望以外的地方,就应该删除,或者把链接指向类似消歧义页的地方。 其他问题 作好分类 纸版百科全书的条目尽管数量众多,但都经过仔细分类、排序、索引,而维基百科全书的条目却常常是分散、独立的,仅通过超链接相互联系。因此,在线百科亦需作好分类,将每个条目都划分到适当的类别之中。 所以不要产生“链接孤岛”,链接所需要的链接。“链接孤岛”是指一篇没有链接其他条目的条目。“链接孤岛”有可能需要更多解释概念的笔墨导致拖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写作新条目时要保证至少有一个链接通向别的条目,即使有别人的重构和改进也不应该产生链接孤儿。从百科的首页到任何条目都应该有一个不可摧毁的“链接环路”;随着你所希望了解内容的脚步可能是一个链接条目的提示。 集成你的改变 修改文字时,应保持无缝而流畅。通顺而连贯是令人愉悦的,一个优良的维基百科的条目应是通顺连贯的段落而非一个个没有关联的词语。而为了达到此要求,你应该要: 正确措辞; 分段和分句; 明确主题; 删除不必要链接和内容; 使用中立的语气; 对必要的词汇进行诠释; 进行适当的排版; 以读者的角度阅读条目。 页面命名 普遍意义上来讲,普通页面的 目录名 为英文,而页面标题则一般为中文。 当然,存在例外情况: 没有适用的中文翻译的; 约定俗成以英文称呼的; 该名称是一个英文缩写、并被广泛接受的;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英文作为页面标题。 1) 写在那里的文本将会出现在最近更改、历史纪录以及所有监视这个页面的用户的监视列表中。编辑摘要可以帮助后来的编辑者和维护人员迅速了解一次编辑,所以我们强烈建议你每次编辑均填写摘要。 最后更改: 2022/09/10 19:56由 Maria_Taylor